9月23日有富策略,北京市“两区”建设五周年新闻发布会门头沟区专场成功举行。发布会系统展示了自2020年以来,门头沟区紧抓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和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历史机遇,在深化改革、产业集聚、优化环境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并详细阐述了下一阶段重点工作安排。
五年来,门头沟区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引擎,一批首创性、引领性政策落地生花。“社会投资低风险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改革新政”等多项创新实践入选市级案例库,探索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助力企业盘活无形资产的模式成为全市营商环境改革创新范例。随着《北京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区门头沟片区方案》的发布,区域在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中率先破题,着力打造政策与价值高地。同时,通过构建完善的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全链条体系,为创新发展筑牢法治屏障。
在开放共赢理念指引下,门头沟区聚焦人工智能、超高清数字视听、心血管医疗器械三大细分赛道,奋力打造特色鲜明的产业集聚区。“京西智谷”品牌影响力日益凸显,不仅入选全市首批未来产业育新基地,更建成了全市最大的600P国产自主创新算力集群,并吸引了首批大模型生态服务站、全国首个实体化算法登记服务中心等关键平台落户。在超高清数字视听领域,挂牌全市唯一的计算视听创新应用示范区,携手央视网共建AGI联合研究中心,成功训练发布自有知识产权文生视频大模型“潭柘智空”,并孵化出多个业界瞩目的创新应用。以“中国心谷”为目标的心血管医疗器械产业也取得重要突破,通过优化“1+1+1”产业空间布局有富策略,加快建设产研结合示范园区,推动创新药械成果转化与制造环节落地。
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高质量服务,是门头沟区“两区”建设的重要基石。全区招商机制持续完善,通过设立政府引导基金、拓展京外境外招商渠道,在长沙、青岛、上海及意大利曼托瓦、爱尔兰都柏林等地设立联络站或建立长效沟通机制,有效链接全球资源。截至今年8月,全区累计入库“两区”项目1381个,落地出库项目910个,其中外资项目44个,实际使用外资达2.17亿美元,项目入库数和落地数均位居生态涵养区首位。
在企业培育方面,门头沟区创新推出“点单式”服务模式,精准对接企业需求,成功助推巨龙在线在纳斯达克上市,助力中柏兴业食品科技认定为全区首家外资研发中心,并推动益普索(中国)成为全市生态涵养区首个落地的跨国公司全球服务伙伴。营商环境的优化更是不遗余力,全市首个区级综合政务大厅贷款服务窗口实现了“政企银”无缝衔接,“京西法律智谷”的成立及营商环境投诉举报监督窗口的设立,则为市场主体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
面向未来,门头沟区正蓄势待发。记者在发布会上了解到,下一阶段,门头沟将紧抓“两区”建设深化、京蔚高速贯通及“两园一河”联动发展等战略机遇,以“京西福地”品牌发布为牵引,推动区域发展能级实现新跃升。
未来工作的核心将围绕“一个环境”“两个落地”“三个要素”“三个环节”系统展开,“一个环境”,即将实施“营商环境优化工程”作为提高地区竞争力的主要途径,继续巩固拓展垂直营商环境建设成果,以法治化营商环境改革优化为突破口,着力打造适应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营商环境新高地。“两个落地”,即“三大产业”的商业模式落地和制造环节落地。结合人工智能、计算视听等未来产业发展趋势和阶段特点,积极探索商业模式落地的有效路径;结合心血管领域医疗器械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有较为成熟发展模式的特点,积极推动制造环节落地,促进产业链形成完整发展闭环。“三个要素”,即科技金融、产业空间和产业人才。借力中关村示范区建设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的政策机遇,着力推动试点金融服务落地;瞄准医疗器械产业亟需的低成本产业空间,强化园区老旧厂房等盘活利用;瞄准产业人才队伍建设短板,进一步创新产业发展亟需的技术研发型、技能应用型等人才“引育用留”机制。“三个环节”,即招引、孵化和培育。做强“招引”环节,增强招引模式系统性、协同性、创新性;做强“孵化”环节,加大与科研院所、高校合作力度,推动更多科研成果在我区孵化转化;做强“培育”环节,更加精准聚焦存量企业发展需求,增强体系化支持举措,助力企业做大做强。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出发。门头沟区正以“两区”建设五周年为新的起点,坚定不移地走开放引领、创新驱动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有富策略,全力将“京西福地”打造成为投资兴业的热土、创新创业的沃土,为北京的国际科创中心建设和更高水平开放贡献门头沟力量。
臻富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